3月17日,市人社局组织召开全市人社工作会议,总结回顾2024年人社工作成绩和亮点,全面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会上开出了一张张“民生清单”,进行了一项项民生部署,传递出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的鲜明信号,将把百姓期待转化为可感可及的幸福。
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300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系着万家灯火。
2024年,我市“全城搜岗”“访企拓岗”3.26万个,做法成效屡次被央视报道,全年引进“新黄石人” 2.51万人,同比增长21.6%,累计新就业6.97万人、服务用工6.1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我市持续将就业工作纳入民生实事之首,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导向,通过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加大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等方式,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2025年,我市将推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全年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300场,城镇累计新就业、服务企业用工、发布就业岗位各5万人(个)以上;归集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打造县乡村三级产业用工服务平台,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00人以上,支持灵活就业3万人;实施“技能强企”新产业工人培训行动,开展技能培训4万人次以上;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在全市打造一批公共就业服务示范样板、就业友好型企业和园区。
扶持返乡来黄就业创业1.5万人
今年春节前后,我市各县(市、区)抢抓春节返乡“黄金期”,统筹“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开展岗位招聘、政策宣传、需求摸排、对接服务等活动,推动返乡来黄创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145.3%。
2025年我市将以大规模推进创新创业为牵引,加大大学生等青年创新创业扶持、加大返乡来黄创业扶持、强化创业孵化平台支撑,不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活力。
通过设立青年创业专员,提供创业政策、技术等“一站式”帮扶,缔造“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优化创业培训优秀师资库,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申报,培育“青年创客训练营”“创在星期二”品牌。
深入实施“燕回东楚·链上黄石”返乡创业扶持计划,深化“创业无忧”八大行动,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流程,发放创贷不少于6亿元,扶持返乡来黄就业创业1.5万人。
同时,整合打造一批省级返乡创业园(项目),帮助初创企业解决场地、资金、公共服务平台等难题。建设“创在黄石”服务中心,推动“就在1907”就业创业基地提档升级,创新开展创业沙龙、创业集市等专项活动。
全年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
人才引领发展,创新决胜未来。今年,我市将以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聚集“塔尖”人才、壮大“塔身”人才、夯实“塔基”人才,着力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
2025年,黄石将出台加强新时代博士后工作若干措施,构建全流程资助体系。持续开展博士后“揭榜领题”,组建人才联盟服务机构,打造未苏湾“人才客厅”,深化“院士专家企业行”“智慧之光”成果对接。实施“产城融创”引才、“三阶递进”留才专项行动。
推动“康养学院”“殷祖古建”培训学校等工匠培育基地建设,建立“双证双提升”“双元制”育才机制,推广“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年新增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落实创新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若干措施,打造“十
万大学生游黄石留黄石”品牌。
此外,实施农村转移劳动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培训提能计划,建设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加油站”。支持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承接全省高级职称评审,创新开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新兴专业职称评审。
推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
2025年,我市以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为目标,扩大社保覆盖范围、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着力提高社保提振消费能力。
推行超龄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实现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平台企业新业态从业群体应保尽保,推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巩固扩大城乡居保集体补助等试点,稳妥有序推进病残津贴等改革落地;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落实政府代缴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困难群体城乡居保应保尽保、应代尽代。(记者 丁欢)
编辑:郭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