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热情互动”会更好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4-02 09:42]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姑姑退休后喜欢养金鱼,刚开始总是养不好,后来通过不断摸索,症结才找到,原来是家里的小外孙有事无事就去逗它们玩。金鱼是“静养”动物,频繁打扰会影响它们正常生长,敲击鱼缸可致内耳损伤,频繁捞鱼可致鱼体表黏膜脱落,突然开关灯可导致撞缸、眼球受伤,过度投喂互动会导致肠炎。小外孙敲缸喂食的“热情互动”致使金鱼不能健康成长的教训,让她悟出了“静养”的智慧:既要有规律地投喂、换水,更要约束过度干预。这恰如市场经济发展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好缺位、越位问题。金鱼“静养”之道正是对这种动态平衡的精准诠释。

优化市场环境,政府要做“补位者”而非“旁观者”。某些地区在落实乡村振兴政策中,资金被挪用至非优先领域,导致实际惠农效果大打折扣;有些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涉及城建、水利、环保等多部门,权责不清常导致重复施工或监管盲区。这些缺位之痛警示我们:法治经济需用制度填补监管真空,信用体系要靠机制消除协作壁垒。正如近期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25年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监督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正式提出将“穿透式监管”方法贯穿于中央企业内控体系建设中,标志着国央企内控体系管理将迎来重大的转型升级。

优化市场环境,政府更需警惕“越位者”角色。2023年12月,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了两起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的案例:建德市强制企业本地注册的“筑墙令”,嘉兴南湖区政府则要求政府投资项目优先选择区属中小建筑业企业,限制了外地企业的参与,这些地方保护主义和自我小循环如同鱼缸里的搅动棍,破坏着市场生态的清澈度。江西某企业年度迎接相关部门检查60余次的案例更具典型性:一些部门各自为政的检查,让企业疲于应付。“好想当一条静养的金鱼”,成为众多企业家发自内心的愿望。这倒逼出“综合查一次”行政执法改革——杭州推出的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将检查频次大幅降低,真正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从金鱼的“静养”哲学中,我们读懂现代治理的精髓:有为政府如同精准的生态调节器,既要避免“过度投喂”诱发市场依赖,又要约束“热情互动”带来无谓的内耗,还要防止“突然惊扰”破坏发展节奏。苏州工业园区推行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开展差异化分类监管颇具启示——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实行“非请勿扰”,但对安全生产等关键领域保持“鹰眼监控”。这种张弛有度的监管,让区域内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增长至原数量的240%,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当晨曦再次洒在姑姑的鱼缸上,那些悠然摆尾的彩色金鱼,正见证着动静相宜的治理智慧。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既不能放任市场成“野塘”,也不可将其困为“盆景池”。唯有在放管平衡中培育生态,在进退有度间涵养活水,才能让市场主体如同“静养”的金鱼,在适宜的生态中焕发蓬勃生机。这种治理境界,正是新发展理念下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关系的最佳注脚。(本报评论员 周明)


编辑:陈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