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于每个个体对善的坚守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7-09 09:0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6月18日中午,一位老人在黄石街头突发不适,倚靠护栏勉强站立,随时可能倒下。湖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黄石一中)应届毕业生王瑜诚、周文昌、刘超行、谢智渊恰好路过,他们立即上前询问情况,合力将老人扶上电动自行车,送往黄石市中心医院。由于送医及时,老人最终转危为安。7月4日,市委政法委、黄石见义勇为基金会对4人分别进行慰问奖励,并认定4人为见义勇为行为。

曾几何时,“扶不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甚至让少数人路遇危难不敢施以援手。然而,我市这4名高中生在他人需要救助的时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挽救老人生命。这既是他们个人优良道德品质的生动体现,更是我们这座城市文明程度与全体市民文明素养的真实缩影。社会需要正能量的呵护,时代呼唤心怀爱心的善良人士涌现。王瑜诚等4名高中生的故事清晰昭示:见义勇为并非英雄的专属义举,而是每个普通人都能躬行的人道行为。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热血与责任担当,我们必将迎来“人人敢为善、人人乐为善”的温暖时代。这或许正是这4名高中生的善举给予我们的最珍贵启示——文明的进步,始于每个个体对善的坚守,成于整个社会对爱的追寻。

人生的考场,从来不止于学校的教室。4名走出高考考场不久的高中毕业生,未曾想到街头的一场意外,会为他们展开另一张试卷——一场远比教室测验更触动灵魂的“人性考试”。当素昧平生者突遭困厄,他们以心底的善念为笔,在这场考验人性温度的考试中取得了满分。当同龄人仍在为高考后的放松游玩做规划时,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在于他人需要帮助时挺身而出的勇气。这种源自内心的道德自觉,正是中华文明中“仁者爱人”精神的传承,古老的文明基因在青年一代身上焕发出新的光彩。4名高中生的行动表明,在专业救援力量抵达前,普通人的合理介入能够大幅提升救助成功率。他们以智慧与勇气为科学助人提供了可行方案,其见义勇为既饱含人间温情,又体现理智考量。

政府部门在事发后迅速认定其见义勇为行为并予以表彰,具有深远的教育和引导意义。官方的及时褒扬,不仅是对4名高中生的肯定与激励,更是向全社会传递明确信号:助人行为不会被辜负,正义之举应当被铭记。当善举获得制度性托举,当美德得到全社会尊崇,更多人便愿意成为人性之光、道德之光的传递者。随着这种保障机制的建立,行善者无后顾之忧,每一份善意都能被社会珍视,见义勇为势必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

4名高中生的善举,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责任意识与道德高度。我们期待,在制度保障、社会激励与公众参与的协同作用下,见义勇为能够成为更多人的自觉行动,让善意在全社会流淌,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暖、更有力量。(涂明)


编辑:陈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