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巴掌大小的万能遥控器近期在网络平台公开售卖,号称能打开所有小区道闸、卷帘门甚至学校大门,实现“出入自由”。部分商家借机牟利,公然售卖并演示破解效果,此类工具泛滥引发社会关注。 所谓“万能遥控器”看似便捷,实则暗藏法律风险,稍有不慎就可能打开“违法之门”,生产者、销售者、使用者以及网络平台都将陷入违法泥沼。 生产商私自生产万能遥控器涉嫌刑事犯罪,绝非儿戏。此类遥控器具备破解、控制小区道闸、学校门禁等系统的功能,严重破坏公共管理秩序,对社会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生产万能遥控器可能触犯多项罪名,如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非法经营罪,还可能与使用者构成相应罪名的共同犯罪。生产者作为工具源头制造者,必须严守法律底线,不能为追求利润而生产违法设备,否则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网购平台和销售商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销售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交易的商品或服务。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也要求网络交易经营者销售的商品应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然而,部分销售商为牟利公然售卖万能遥控器,网络购物平台若对平台内商品的合法性放任不管,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管理,将面临多重法律风险。电子商务法规定,平台经营者知道或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平台若对万能遥控器的销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面临高额罚款甚至停业整顿的后果。对此,平台不能以“技术中立”为借口逃避监管责任,应建立主动筛查和快速处置机制,从源头阻断违法商品销售渠道。 不当使用万能遥控器同样面临多重法律责任。使用者往往会对小区物业、停车场管理方、学校等第三方造成损害,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民法典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请求赔偿。扰乱公共秩序或侵犯公私财物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如利用万能钥匙开启小区道闸导致车辆乱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警告或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拘留并罚款,直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从源头遏制万能遥控器这类违法工具流入市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生产商要明确产品适用标准,在产品说明中禁止非法使用,并建立销售台账,拒绝向用途可疑的买家出售。销售平台要完善产品上线审查标准,建立健全平台销售归责和处罚机制,防止商家规避监管。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非法生产者的打击力度和对电商平台专项检查力度,对监管不力的平台依法处罚并公开曝光。消费者要正确认识万能遥控器,不购买、不使用具有“非法控制功能”的产品,发现他人销售、使用此类产品实施违法活动,应及时向市场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