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 返回
近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警示,一些不法商家频繁针对老年人群体设置消费陷阱,尤其通过私域直播间实施虚假宣传与销售欺诈行为。
在网络时代,网络直播已深度融入大众生活。与传统公域直播不同,私域直播往往通过微信群将受众引流至特定直播间,这类直播通常需输入密码才能观看,且直播结束后无相关回看记录。这种模式将信息传播限制在可控的小范围内,具有较强隐蔽性,易规避监管,进而成为不法商家诈骗老年人的“温床”,既侵害老年人财产权益,也严重扰乱正常消费市场秩序。
当下,越来越多老年人在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理财规划、艺术修养等方面存在需求,而网络成为他们获取相关信息最直接的渠道。但由于老年人对直播行业的运作模式、风险点认知不足,很容易落入不法商家设下的私域直播“陷阱”。相较之下,公域直播有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与防控措施,而部分私域直播则完全以老年人为诈骗目标。不法商家打着“关爱”“大优惠”等旗号,利用老年人信息差与信任心理,让其防不胜防。
从线下“坑老”到线上开直播“坑老”,不法商贩的诈骗套路不断翻新,核心目的始终是掏空老年人的“钱袋子”。对此,亟需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明确监管责任主体与监管范围,彻底消除直播领域的监管盲区。
守护老年人的“钱袋子”,需要多方协同发力。一方面,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应加大监管与打击力度,通过拓宽举报渠道、强化线索核查、严厉查处违法案件等方式,及时发现隐藏的不法商家私域直播行为,从源头化解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社区、家庭及子女需结合不同老年人的认知特点与生活习惯,开展针对性关爱与防诈宣传。既要帮助老年人筑牢防诈安全意识防线,也要提醒其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沟通或报警。通过多方联动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让老年人能健康畅游网络世界,真正为老年生活增添乐趣与保障。(董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