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从陈望道手中接过一叠文件后,难掩激动地说:“望道,你为中国革命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相信,历史不会忘记你。”这份文件就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一份滋养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传世经典。不过,鲜有人知道,这部“红色中华第一书”首次印刷时却印错了书名。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2月24日正式出版。
70年后,东方的中国,在寻找救国图存道路的中国“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悄然传播。
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即筹划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1920年3月,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人陈望道携带《共产党宣言》英译本和日译本秘密回到了家乡,在老家破旧的柴房里夜以继日地翻译《共产党宣言》,这是中国人首次全文翻译《共产党宣言》。由于翻译难度较大且工作条件艰苦,这位时年仅29岁的年轻人以“平时译书五倍的工夫”埋头钻研打磨。
因为废寝忘食、全神贯注,陈望道以至于把本该蘸红糖水的粽子,蘸上了墨汁吃,这也成就了一段“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佳话,此后广为流传。
由于原定连载《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星期评论》被查封,陈独秀便计划改出单行本。当时经费困难,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帮助下筹措到2000块钱,随后在辣斐德路(今上海复兴中路)成裕里12号建立了一个名为“又新”的小型印刷厂,承印的第一本书便是陈望道翻译的这本《共产党宣言》。
这个中译本为竖排平装本,内文共56页,以五号铅字印刷,每页11行,每行36字,文中部分专用名词后注有英文供参照。封面标注“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作者标注为“马格斯、安格尔斯合著”“陈望道译”。书末版权页还竖排印有几行字:“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价大洋一角”“印刷及发行者社会主义研究社”。封面印有水红色马克思微侧半身肖像,这是马克思1875年在伦敦拍摄的肖像。书的尺寸高18厘米,宽12厘米。
但是,由于排版疏忽,封面书名《共产党宣言》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文中也有20余处讹字。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初版印刷1000册,迅速在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掀起一股购买与阅读热潮,很快便告售罄。1920年9月,在勘误之后,《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印行第二版,再印1000册,封面书名更正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肖像的底色也从水红色改成了蓝色。与首版相仿,第二版同样热销,以致许多读者致信《新青年》《民国日报》,询问购书事宜。到1926年5月止,《共产党宣言》共印行了17版之多,后来国民党将之定为“禁书”,不准再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全本,在当时的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这部科学社会主义标志性著作在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重要意义,对于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20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就曾这样说:“100年前,陈望道同志翻译了首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还珍藏着1920年8月出版的这本《共产党宣言》,而已是国家一级文物的这本小册子,目前在全国仅发现12本,极为稀少珍贵。
2015年11月,《共产党宣言》被评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2021年是《共产党宣言》诞生173周年。其间,人类社会见证着种种思潮的激荡,经历着无尽的风云变幻,而始终不变的是人类对和平幸福美好的追求……(杜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