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出行 交通越来越便利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1-12-01 11:2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2016年8月31日,月亮山隧道通车。

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

■记者 黄醒尘/文 黄醒尘 石勇/摄

平坦的柏油公路上,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

在横贯黄石东西的黄荆山间,宽阔通畅的黄阳一级公路宛若一条巨龙,在青山绿水间蜿蜒前行。路两边整齐有序的树木,迎接着来往的每一辆车。

“现在的交通多方便,隧道通了,环境好了,坐上公交,没一会儿就到城区了。”11月30日上午,柯柏昌正在柯家湾站等公交车。提起家乡的交通变化,柯柏昌言语中透露着喜悦。

这五年,家门口的交通路网越来越密,国省干道和农村道路修得越来越好,柯柏昌一家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1 以前出行靠翻山

四连山村与主城区陈家湾片区背靠背,中间隔座黄荆山。在以前,对于四连山村的村民来说,生活在这里就意味着艰难。

1960年生的柯柏昌是土生土长的四连山村柯家湾人。

提起月亮山隧道贯通前的出行,柯柏昌的记忆依旧清晰:村子三面环山,只有南边有一条泥巴路供全村人出行。要想去黄石城区,要么翻山一个小时,要么绕行黄思湾或下陆。

“每逢大雨,山里就发洪水,山里的泥巴路完全走不了,有自行车的还得背着自行车走。”在柯柏昌的记忆中,那时黄荆山上的路,都是用石头铺的,杂草丛生,特别难走,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村里人都不会翻山去山北。

渴望改变命运的四连山人,决定开凿隧道。

上世纪80年代,村办企业和村民们集资100多万元,在黄荆山脉月亮山中开辟了一条贯通南北的隧道,名为白龙井隧道。

隧道全长约3公里,洞高不足3米,最宽处约有4米。洞壁皆为岩石,洞中无照明,洞底北高南低,南起四连山村柯家湾,北端至中窑湾白龙井,隧道狭窄,路面崎岖。

虽然这条隧道只能供人步行,以及自行车、摩托车等小型农用车通行,但是让翻山和绕行的路程缩短为30分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往来黄石城区。

“以前带小孩去黄石城区玩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那时候家里没车,全靠走路。”柯柏昌说,白龙井隧道贯通后,来往城区方便很多,有不少村民在城区定居。

2 如今出行不再难

道路犹如城市的血脉,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2013年,月亮山隧道开建。它是黄石至大冶一体化“四横五纵”交通网络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石老城区与山南规划新区连接的城市路网主干道,更是黄阳一级公路的重点项目。

“挖山洞好啊,造福子孙后代!”说起新修的的月亮山隧道,柯柏昌的父亲总是笑眯眯的。

隧道开建那年,柯柏昌的大儿子柯志刚生下了双胞胎儿子。“以后我坐着公交就可以带孙子去城区的公园溜达了。”修隧道、抱孙子,“双喜临门”的柯柏昌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

2016年,月亮山隧道建成通车。

通车那天,四连山村的村民们如同过节一样,村头拉起了横幅,放起了烟花。

柯柏昌一家也不例外。柯柏昌的小儿子柯志敏,家在黄石城区,当天就开车回了家,平时近40分钟的车程,那天只用了不到20分钟。他激动地说,祖辈们翻山越岭的生活,止于他这一代,“非常幸运。”

如今,柯志敏从事模具钢行业,经常往来黄冈、江西等地。随着棋盘洲和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黄石“环主城区”“环全市域”两个高速公路环线实现同时“闭环”,黄石城区主出口从以前的一个方向变为“东西南北”4个方向。

“回家的路越来越快了。”柯志敏说,棋盘洲长江大桥通车后,从黄石南收费站走,只需5分钟就能上高速。

从翻山越岭到路网通达,柯柏昌一家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3 大道纵横天地新

架桥修路,改变的不止是城市空间,更是村民们的想像空间。

对于这一点,柯志敏感受颇深。

过去,村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不堪记忆早已被四通八达的公路抹平,崭新的柏油公路为四连山村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

看得见的公路美景令人赏心悦目,美景背后蕴藏的财富则让人欣喜。

“以前山南和山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现在你看看,学校、餐馆、居民小区、商业地产哪一个没有。”临近饭点,四连山村柯家湾的农家乐里飘出了阵阵香味。柯志敏说,月亮山隧道出口处的柯家湾,如今成了农家乐的聚集地,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

生活在诗情画意的风景中,还顺便在家门口挣钱,这曾是四连山村村民不敢想像的美好生活,而今都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今年,月亮湾文化产业园及月亮山路沿线绿化提档升级工程,计划在柯家湾投资5.7亿元,建设包括特色文旅业态、矿坑酒店、商业街、溪边合院、民宿、集市、艺术村、景观绿化、市政道路等内容。

从一个个交通项目构想,到一条条道路畅通,交通路网的建设,拓宽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渠道。四连山村的美丽蝶变也恰如一滴水,折射出了整个黄石城市格局发展的新样式、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