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佳/文 通讯员 程遵玲/摄
一本书可以温暖一个人,一个书房可以温暖一座城市。悄然兴起的黄石书房为喜欢读书的人提供了新的诗意栖息地。
1
高品质生活的文化符号
古香古色的外观,透明的落地玻璃,木质的书架和座椅,充满艺术设计感的吊灯,橘黄色的灯光给这个冬夜带去一份温暖。
“咦,这里还有一间书房,走,进去看看!”12月2日晚上7点多,在磁湖湿地公园散步的市民赵晓霞看到这座静静伫立在湖边的书房后,立刻拉着友人进去参观。
门外,寒风瑟瑟;室内,温暖如春,书香阵阵。暖黄色的灯光将磁湖湿地公园黄石书房笼罩得“家”味十足。
11月23日,黄石书房第一批试点正式开馆,位于开发区·铁山区龙衢湾、下陆区磁湖湿地公园和青龙山三处书房的开放,打通了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底,劲牌公司宣布捐赠1个亿用于黄石市城市书房建设。由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局、黄石市图书馆提出选址、设计、标识及运营等要求,劲牌公司负责建设、装修、招标采购分配等工作。
书房建成后,经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局验收,交由各区进行属地管理,市图书馆负责图书的采购加工流转配送及书房工作人员的辅导培训工作。
“在很多城市,城市书房不仅是一个给读者和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地,也逐渐成为彰显一座城市高品质生活的文化符号。”市图书馆副馆长陈伟春告诉记者。
因此,各书房在设计时,不仅要求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还要求外部主题与周边社会环境的高度匹配,内部设计要主题突出、各具特色,充分彰显地域特点和文化品位,利用黄石市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进行特色专题挖掘,融入本土元素,设计成各类主题馆,形成各具特色、类型多样的黄石书房。
据介绍,目前磁湖湿地公园的黄石书房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江滩黄石书房将以“诗歌导读”为主题,从装修风格到推荐书籍、举办活动等都围绕着“诗歌导读”主题,成为主题馆的展示点;龙衢湾的黄石书房以“儿童阅读”为主题,大力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定期开展手工沙龙、亲子故事会、阅读理论讲座等品牌活动,倡导少儿阅读和亲子阅读;青龙山黄石书房则将书房与群艺馆实现功能与服务互补,形成集聚效应,充分体现城市首位度。
“这些鲜明特色的城市书房不仅为市民提供文艺的、高品质的、时尚的休闲小憩场所,又能展现、弘扬、宣传黄石文化,提高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公众文化需求。”陈伟春说。
2
变阅读为“悦”读
城市书房的开放和使用,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氛围,也让更多的读者和市民就近享受“悦读”时光。
龙衢湾的黄石书房,是首批书房中第一个启动建设、面积最大的,总面积340平方米,以“健康阅读、舒适阅读、全龄阅读”为理念,内设公共阅览区、电子阅览区、少儿阅览区、阶梯式阅览区、静阅区五个区域,馆藏图书7934册,定位为A类书房。
记者看到,书房有2层,在静阅空间处,为了方便少儿阅读,利用空间布局做成阶梯式阅读区,并在一旁设置开放式书架。不少孩子在这里随手取阅书籍后,就坐在旁边的阶梯上开始看起来。
“书房周边既有居民小区,又有学校,自开放以来受众人数每天都超过100人。”开发区·铁山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汪惠洋告诉记者,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后,附近学校不少学生就近来这里自习、看书、做作业甚至午休。
“我们书房晚上8点半关门,有时候孩子们看书看得都舍不得回家。”汪惠洋说。
12月3日上午10点,下陆供电小区56岁的黄福云戴着老花眼镜,在黄石书房青龙山分馆静静地翻阅儿童书架上的图书。看中了2本带拼音的书籍,她向书房管理员朱茜询问了借阅条件后,还办了一张图书借阅证。
“每个周末,女儿和女婿会带着外孙到我这里来过周末。孩子刚读一年级,想带着她看看书,多认认字,总比在家里看电视玩平板要好。”临走的时候,黄福云告诉记者。
这时,另一位读者严厚明带着几本书也来到了书房。在黄石二中陪读的他是个有着几十年“读龄”的老读者了。他在书架上认真翻看,选了《只有一个人生》《晚熟的人》等几本书。“这里有不少新书、好书,平时儿子在家里做功课时,我会在一旁静静看书,有时候闲下来我们两个人还会一起阅读,分享书里一些好的句子和思想,这种相处模式我觉得很舒服。”
城市书房的“悦”读体验还体现在内部的智能设备上。
湿地公园的黄石书房管理员柯文芳告诉记者,每个书房里都设有自助借阅设备,可提供自助借还书籍和电子书下载服务,而且开通了“通借通还”业务,即除了期刊、杂志外,读者在市图书馆以及黄石书房借阅的图书,可以就近在任何一个地方还书,不用“哪里借哪里还”,为市民提供了借阅及看书的便利。
“正因如此,书房开放后,短短十来天,来办理读书证的已经有近30人。”柯文芳说。
孩子们在阅读
3
打造15分钟阅读圈
按照《黄石市城市书房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黄石书房的选址有不少讲究。
或者靠近群众生活的核心区,交通便利、人流密集、闹中取静;或者靠近群众休闲的核心地,注重与周边环境特点相融合,让群众在游园、劳动休憩之余,享受高品质阅读服务;或者靠近公共服务重点区,选取公共服务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综合体,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内容。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黄石”,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建有公共图书馆,包含中心馆1个、分馆11个、流动服务点29个。而黄石书房作为“总分馆”体系的一种补充,在标准化管理、数据连接、资源共享、活动复制、物流配送等方面已经开展相关尝试。
龙衢湾分馆
建在群众“家门口”的书房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形成了浓厚的学习阅读氛围,也营造出更具书香味的文化气息。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周泽良说,黄石书房建设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民阅读空间、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可以说,黄石书房把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缺不缺”提升到“好不好”“优不优”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为黄石读者打造一个3.0版本的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营造更具书香的城市环境。
据了解,下一步,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按照“15分钟阅读圈”要求,我市还将科学均衡选址布局,继续新建一批城市书房,提供集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剧场为一体,诗词阅读—诗词吟唱—诗词演艺成一线的链式沉浸式体验。加强城市书房运行管理,通过智慧管理及远程智能控制等措施,做好管理服务文章。同时,还将探索无人值守与有人服务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试点开展配套服务,降低管理成本。并推动全民阅读与全市各行业各领域有效衔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借助黄石书房在全市掀起全民阅读新热潮,致力于把“黄石书房”打造成我市文明城市创建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