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市博物馆文博陶艺坊和文创馆

来源:[东楚晚报] 日期:[2021-10-28 14:5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记者 万泰然/文 柳文娟 熊峤/摄 彭冰洁/视频

  把一块泥巴做成一件艺术品需要几个步骤?黄石本土有哪些文创作品?

  今年2月,市博物馆运用厚重的矿冶文化和特有的工业沉淀,结合馆内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创办了以泥与火为主题的“文博陶艺坊”和汇聚黄石本土手工艺人作品的“文创馆”。自开张以来,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体验。

  近日,记者探访市博物馆文博陶艺坊和文创馆,体验了一趟器物上的时光之旅。

  1

  陶艺坊 玩转指尖陶艺

  一台台拉胚机整齐摆放,一件件陶艺作品栩栩如生。

  位于市博物馆东南一隅的文博陶艺坊,在这里,你可以制作人像泥塑,也可以体验陶瓷玩偶,还可以欣赏指尖上的陶瓷艺术。陶艺坊以管窑陶艺为主,以文化创意为辅,内容涵盖了非遗手工陶艺、指间陶艺、泥陶茶器、人像泥塑等各类制作与体验。

  你见过最小的陶瓷器皿有多大?你见过放在食指指尖的瓷碗吗?在文博陶艺坊里,有一位钻研指尖陶艺,创造了一件件袖珍精美的微陶作品的手艺人王克娇。

  相比传统的陶艺,微陶上手快,难度小,也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受到不少顾客的欢迎。在陶艺坊工作室,王克娇向记者展示了制作一件微陶作品的过程。

  “第一步就是揉泥,揉泥是有技巧的,太硬、太软都不行,中间还不能有气泡。”王克娇一边讲解,一边把揉搓好的一小团白泥放在拉坯机上。

  安静的室内,只有手掌大小的拉坯机发出微弱的嗡嗡声。在一圈一圈地旋转中,这团白泥逐渐升高、降低,跟着她的双手不断变化,时高时低,时胖时瘦。

  不一会儿,一个3厘米高的陶瓶被取下来:瓶体修长,短颈、圆腹、小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整个拉坯过程不到五分钟,之后,它还将被上釉,经历高温或烈火的淬炼,最终成为一只精美的瓷瓶。

  火舌的流窜,落灰的烙印,燃烬了,呈现出最古朴的容颜。

  她掏出几个烧好的柴烧杯,向记者展示道,烧制过程中,木柴的灰烬自然飘落,斑点留在上头,形成一层天然釉,草木灰在高温下和釉又会产生不同反应,杯子的纹理也不尽相同,每只都是孤品。

  2

  文创馆 汇聚本土手艺人杰作

  憨态可掬的泥人儿,表情夸张、充满喜感的龙、憨厚老实的小牛……在文创馆的展架上,摆放着许多王克娇的陶瓷作品。

  除了拉坯,王克娇对于泥塑也有自己的心得。“厚度超过两公分的泥放进窑里,就容易炸裂,所以我会把它们做成空心。”

  她向记者展示了一只白泥做成的小牛,说道:“泥塑的方法有加、减两种,加法就是在牛身子的基础上,依次黏上耳朵、鼻子、眼睛,减法则是在一团泥上慢慢剔除,雕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如果想要作品颜色丰富,那就需要上釉。王克娇告诉记者,可以用刷子刷,用喷壶喷,或者整个浸到釉里。

  浅绿色的衣服、乌黑的头发、雪白的牙齿……单调的泥偶瞬间有了生气。在花瓶上画上花朵和枝叶,随意插上几根枝丫,满室都有了春的气息。

  在陶艺坊旁边的文创馆里,记者看到,白色的展架上摆放着手工铜草花、紫铜、孔雀石、泥塑、微陶作品,墙壁上悬挂着精美的荷花布烙画,汇聚了黄石本土手工艺人的作品。

  文创馆荟萃了黄石地域文化的代表性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和非遗项目产品,是黄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和体验的窗口。一件件作品,是用创意与热爱打造的手作,它们源于制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是创意和岁月碰撞出的火花。

  来参观的市民和游客,在这里兜兜转转,像是揭开惊喜的小礼物,全程都满含着期待与希望。说不定下一秒,就能与心仪的小玩意儿不期而遇。

  3

  慢生活 凝聚好奇心和创造力

  陶本如泥,自埃尘里静默而生。当手指碰触,泥土在指尖旋转,最后以器为载体,给人奇妙的体验。

  揉泥、拉坯,上釉、入窑……将一捧不成形的泥土,变成古拙典雅的陶器。由泥到陶,是取之自然、用之自然,过程和结果都充满美好。

  新石器时代,先人制陶是为了制造生活必需品。而在当下,制作陶器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人们更注重的是陶器制作过程中的体验,可以让他们获取足够的快乐,并释放生活中压抑的情绪。

  陶艺作为中国的文化底蕴和基础,散发着不可忽视的历史魅力和影响力。每逢周末,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到现场,挽起袖子,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拉胚,体验美妙的制陶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拉胚工作间旁边的微陶艺工作间同样火热,小朋友看到手中的泥巴在旋转间变成一个小碗或者小瓶,兴奋地说:“把一块泥巴做成一件艺术品,很有成就感!”

  “前来体验陶艺的大多是带着孩子的家长,也有好友和情侣,在这里,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制作一件精美的陶器,而是培养动手能力和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王克娇说,不少家长把孩子的作品烧制收藏,上面还会刻上孩子的名字。

  “平常没有这样的机会,通过捏泥巴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意志力,陶艺创作的过程,不但是一个提高动手能力、丰富想象力、实践创新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修身养性的过程。”市民李女士笑着说,“也让孩子体验爸爸妈妈童年‘玩泥巴’的乐趣。”

  “文博陶艺坊”和“文创馆”汇聚了大人、小孩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静坐阳光下,用双手打造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让时光打磨一段慢生活。此刻,只追求自身的简单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