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并肩抗战故事|80年不褪色的牺牲与感念——飞虎队故事激励中美人民携手前行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日期:[2025-08-28 15:10]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原标题】80年不褪色的牺牲与感念——飞虎队故事激励中美人民携手前行

记者 吴植 乐文婉 田中全

近日,为期两周的飞虎队夏令营之旅落下帷幕。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候机时,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四年级学生马克斯·拉西利亚难掩不舍之情。“我已申请到10年有效期的中国签证,明年一定会回来。”他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暑期,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弗里·格林率领一支由飞虎队老兵后代和美国学生等组成的百人代表团,到访北京、新疆、陕西、湖北等地,重温抗战历史,感受当代中国。

“战争时期,飞虎队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一起浴血奋战。在中美关系面临挑战的今天,我们年轻一代应成为新时代的飞虎队,为两国关系注入新动力。”格林的妻子凯瑟琳·格林用地道的汉语说。

   7月28日,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学生们排队在格伦·本尼达墓地献花。(杜子璇 摄)

血火深情:不容湮没的历史记忆

“来中国之前,我并不知道飞虎队是什么。”拉西利亚坦言,“现在我知道了,他们的使命很重要,中美两国人民的联结很重要。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为中坚,维系这一友好关系责无旁贷。”

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陆毅对这位美国同龄人的转变表示理解。他说,毕竟飞虎队的战场是距离美国本土遥远的中国上空,而这段历史也已过去80多年。但正是这种时空阻隔,让他更加敬佩那些当年远渡重洋的勇士,以及如今守护这段记忆的人们。

在众多坚守者中,杰弗里·格林的身影格外醒目。30年来,他与飞虎队老兵及其后人一起,循着飞虎队的足迹走遍中国大江南北。“每次我都会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现年71岁的格林说,他对这些信息分类整理,就像建造一座关于飞虎队的图书馆。

时光回溯到1941年,中国抗战正处于艰难时期,中日空中实力悬殊。美国援华志愿航空队悄然来到中国投身对日空战,并肩负起保卫“驼峰航线”这一西南生命线的重任。

他们驾驶的战机机首绘有醒目的鲨鱼嘴。志愿航空队在云南初战告捷,从未见过鲨鱼的当地人惊呼这些战机为“飞虎”。格林回顾说:“当时中国人思考怎么称呼这些人,他们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找答案,会飞的猛虎是不朽的、战无不胜的,所以昆明人民给这些美国飞行员起了飞虎队这个名字,一段深情由此开始。”

飞虎队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累计击毁日军飞机2900余架、舰船44艘,歼灭日军6.6万余人;2000多名美籍飞虎队员牺牲在东方土地上。

中国人民同样以巨大的牺牲支援着飞虎队。他们冒着日军轰炸,为飞虎队抢修机场跑道。守卫飞机的中国哨兵面对日军炮火坚守岗位,直至被炸死。200多名遇险飞虎队员获救的背后,是数千名中国救护者的生命代价。

在1942年美军突袭日本的“杜立特行动”中,美军飞行员在返航途中因油料不足等问题在中国东部弃机跳伞,64人被当地人救起。日军为此疯狂报复,发动浙赣战役,屠杀了25万中国平民。但老百姓没有被吓倒,此后在中国各地不管飞虎队的降落伞飘到哪里,依然都得到了救助。

“95%的落地飞行员都被中国人救起,只有很少人落入日本人手中。”飞虎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在回忆录中写道。

“日军当时恐吓中国人,‘你们如果帮助这些美国人,我们就杀了你们,而且我们不会只杀你一个,我们会杀了你的妻子、孩子、祖父母,甚至会杀光整个村子的人’,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一次次拯救了飞虎队员。”格林接受采访时说。

“这太了不起了!”这位美国海军陆战队前飞行员感慨道,“纵观世界历史,你在哪里能找到两个国家付出如此多的牺牲去帮助对方?回顾飞虎队的历史,回顾中国人民保护美国飞行员时展现出的巨大勇气,我认为这是历史上一段两国人民之间紧密扶持的时期。”

正是为了让这样的记忆不被时间长河湮没,格林和几位飞虎队老兵在1998年共同创立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至今,基金会已资助近500名老兵及其亲属、后代访问中国。他们走过昔日的战场、纪念馆和村落,在一次次追忆中热泪盈眶。

格林说:“飞虎队老兵看到了中国的机场、高铁,看到了城市的发展。80年前没有这些,只有战争的残骸,他们现在看到的就是那时的愿景。他们觉得很骄傲,因为他们感到80年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觉得自己是现代中国的一部分。”

今夏,飞虎队唯一华裔队员李国静中尉的女儿安娜·李携女儿莉莉·李首次踏上中国土地。“回到我外祖父曾战斗过的地方,我感到无比荣幸。他为中国人民而战,他的英勇奉献让我深感自豪。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将这份情谊传承下去。”莉莉·李说。

  7月28日,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美国飞虎队夏令营代表团成员在李先念故居图书馆观看纪录片《飞虎情缘》。(杜子璇 摄)

相互感念:跨越世纪的双向奔赴

在湖北红安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的苍松翠柏间,美国飞虎队友谊学校学生与飞虎队后人肃立在一座汉白玉墓碑前。碑上镌刻着一位意气风发的美国青年形象——飞虎队员格伦·本尼达。

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于2022年启动“飞虎队友谊学校暨青年领袖计划”,旨在将飞虎队精神从历史记忆转化为现实行动,为中美两国年轻人搭建理解与合作的桥梁。

瞻仰本尼达墓后,许多美国学生第一次观看纪录片《飞虎情缘》。随着画面流转,本尼达与中国的不解之缘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珍珠港事件后不久,18岁的本尼达参军,不久便来到中国。1944年5月6日,他的战机在空袭日军汉口基地时被击中,最后坠入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的下凤湖。

当地村民将身负重伤的他藏在农舍,并沉没其战机以躲避日军搜查。随后,从农民到游击队员再到新四军战士,70多位军民接力用担架抬着他,23天徒步400公里,穿过一道道日军封锁,抵达位于湖北省大悟县的新四军第五师师部。

“他们对我太好了。不论给我什么食物,只要我吃完了,第二次他们一定会给我更多。”本尼达曾回忆说。在师部疗养期间,他与李先念师长建立了深厚友谊,还通过打乒乓球结识了其他官兵。

回国后,本尼达成为一名消防员,他希望像中国人救助他那样帮助他人。2005年,81岁的他重返湖北。村民们用竹椅和竹竿做成轿子,像当年一样抬着他走过田埂,沿途无数乡亲热情相迎。

2010年,86岁的他不顾病体,执意带全家三代10口人再到中国,并将李先念所赠手枪回赠给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他哽咽着说:“我一直和中国人民有着难舍难离的感情,任何东西都无法回报他们的救命之恩。”老人返美数日后离世。

他的长孙布莱恩·本尼达说:“中国人民把我的祖父称作英雄,而我祖父却说,中国人民才是英雄。这种精神也根植于我祖父的子孙心里。”

纪录片放映现场,不少美国学生看着看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影片结束时,全场响起掌声。

“孩子们,你们参与见证了这段历史。你们是美国的小小民间外交家,希望你们回家后告诉你们的朋友和家人美中两国的动人友谊。你们记住了吗?”格林起身问在座的美国学生。

“是的!我们记住了!”大家答道。

“这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他们会把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带回美国。”费城中央高中学生贾科莫·韦尔深有感触地说,“我相信飞虎队精神,这种精神建立在双方共同付出的巨大牺牲之上,它激励着我们继续携手前行。”

中国人民的感念同样历久弥新。很多地方都修建了飞虎队博物馆、遗址公园等。

在监利,曾救助本尼达的罗家村与附近两个村庄于2017年合并为“飞虎队村”,村口巨大的村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里还保留着野马战机沉睡的水塘、照顾本尼达的老屋和为他疗伤的中药方。

“飞虎队员不远万里来中国助战,老百姓救他们,既是出于本能,也是应尽之谊。”69岁的村民罗明昌告诉记者,他的父亲罗必咸曾参与救援,这份记忆是家族最珍贵的传承。

   7月28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湖北大学,美国飞虎队夏令营代表团成员在体验太极扇。(杜子璇 摄)

青春对话:飞虎队精神的当代回响

在飞虎队精神的感召下,这群美国青少年踏上中国土地,不仅追寻着历史的回声,更在一次次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真实而多元的中国。

湖北大学图书馆里,一堂名为“荆楚龙凤”的讲座,为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加州州立大学萨卡拉门托分校学生萨拉·格洛维一边饶有兴趣地聆听,一边飞快地记录。“以前在课本上学中国文化,总觉得抽象。但在延安观看腰鼓表演,在新疆触摸交河故城,在武汉欣赏黄鹤楼夜景,一切都变得生动具体起来。”她说。

在武汉“中国光谷”,代表团走进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只见4台人形机器人正缓缓打太极拳。美国学生们惊叹连连,纷纷举起手机记录眼前一幕。不一会儿,他们又看到机器人在模拟超市、餐厅的场景中端茶倒水、熨烫衣物、收银清扫,展现出科技服务人类生活的未来图景。

“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形机器人,而且跟用于战争的机器人不同,它们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服务人类。”费城中央高中学生叶海亚·阿比德说。

离开机器人中心,学生们登上中国首条开通运营的空轨列车“光谷光子号”。透过270度全景车窗向外看,“人在空中游,景在脚下飞”的独特体验让大家兴奋不已。

“这太酷了!如果有一项技术我希望能出现在美国,那一定是中国的列车。美国在公共交通领域确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中国学习。”阿比德说。

不止在武汉,在北京、新疆、陕西等地,无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高铁、试点运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还是早已融入日常的新能源汽车和移动支付系统,都不断刷新着美国学生对中国的认知。

夜幕降临,中美学生在码头登上纯电动游船“长江荣耀号”。船上,江汉大学学生陆毅拿着一把吉他,以清唱的方式为大家演绎了英国女歌手阿黛尔的歌曲《像你这样的人》。“我第一次听中国学生唱我熟悉的英语歌,他们唱得太好了!”一位美国学生说,“我正下载微信,很想跟他们保持联系。”

轮到拉西利亚登台时,这位从小就喜爱大熊猫和中国文化的美国学生,竟用古筝演奏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挤牛奶》。随后,几位美国学生合唱流行歌手布鲁诺·马尔斯的《这就是你》,陆毅则应邀为他们伴奏。“就像美国朋友弹奏中国古筝,我演奏西洋吉他,我们来自不同的文化,却能从差异中找到共鸣。”陆毅说。

“我觉得开展飞虎队夏令营这样的项目,能让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明白,我们不是竞争对手,我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不同。”西雅图西区高中学生舒·玛丽表示,“我在中国遇到的每个人都非常友善热情,我在这里感觉很安全、很受欢迎。继续增进这种友好联系,对两国的未来都非常有益。”

格林在武汉接受采访时说,作为老一辈,他感到有责任向年轻人讲述飞虎队的历史,这样未来才会有更多像这样的友好交流。此次访问中国并与中国人交流,对这群美国学生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他们不仅更加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将对中国有一个全面而丰富的认识。

“飞虎队精神就像是从80年前传来的一条信息,它以巨大的闪烁的红白字母写着:以正义之名,以人性之名,我们团结合作。80年前我们是胜利者,今天乃至未来,我们依然可以成为胜利者。”格林的话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