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知民利民靠民 推进共创共建共享 ——黄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1-12-28 09:53]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文明炉火培根铸魂,城市新篇人人谱写。”虽已入寒冬,但黄石市民践行文明理念的热情丝豪不减。

黄石新时代文明实践先锋团高举志愿服务大旗,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创文“小喇叭音频”“微视频”响遍大街小巷,时刻提醒市民遵德守礼;黄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证高调颁发,树立好人有好报鲜明导向……

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有了蓬勃的力量。这力量,让城市虽经历风雨终将迎来彩虹。

坚持创建知民常怀为民之心

人民群众是文明创建的主体,群众性参与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显著特征。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要融入群众之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诉求,了解群众的切身感受。

多年来,历届黄石市委、市政府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步子不停,坚持不懈地推进创建工作。

9月,黄石举行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大会,适时发出了创文总动员。市委书记郄英才下沉挂点社区调研督导时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每一位居民,要根据社区居民集中反映的问题,持续开展查不足、补短板工作,切实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创文是方向,知民是基础。黄石坚持把创建的起点锁定在了解民意上,建立完善了市领导和市有关单位挂点包保社区结对共建工作制度,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各项活动,听取群众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下转第3版)

印发通知在各城区开展了“创文入户大走访”活动,常态化组织社区干部、下沉党员深入社区小区,登门入户,听取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征求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意见和建议。开通“我为创文提建议”平台,每月评出“创文金点子”和“文明啄木鸟”,举行座谈会,为首批获奖者颁奖。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把众多富有实用性、建设性的“金点子”转化为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市不断完善城市布局、升级基础设施,改善市容市貌。2018年至今,黄石建成58个口袋公园,为市民创造“触手可及”的绿色休闲空间。

黄石加强规划投入,先后建起了一大批城市停车场、充电桩、公共厕所等基础设施,城市社区、街巷颜值大幅提升……

小区环境变美了,街道路灯亮起来了,出行环境越来越舒心……市民真切感受到城市面貌的改变和城市品质的提升。

文明,是最华美的乐章;创建,是最动人的创举。在黄石港区明珠广场路口、天津路路口、沈家营路口,一名名“小红帽”站在路口,面带微笑,进行文明劝导。

市交巡警支队除了在重点交通路口投入120名交通劝导员外,还加大智能化设备投入力度,在城区10个重点交通路口增设人像抓拍系统,并综合运用短信提醒、电话回访、媒体曝光等手段,倒逼文明出行习惯养成。

市城发集团建立文明行车、洁净出行和车辆硬件完善机制,严格落实车内、车身公益广告和硬件设施要求的制度化措施,将767台公交车打造成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一面连着柴米油盐的民生权衡,一面考验着政府部门精细化、科学化的治理水平。

瓷砖铺就的地面平整干净,分区设置的摊位一目了然。地处黄石港区繁华地段的永安里采阳园生活广场内,摊位蔬菜新鲜水嫩,周边过道宽敞整洁,商品功能区分布合理;广场外,志愿者督促商户落实“门前三包”,清理卫生死角……

“现在市场干净整洁、设置有序,是创文带来这样的变化!”圣达超市的肖老板在永安巷经营店铺多年,每当提起采阳园生活广场的变化,他会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黄石先后改造升级农贸市场9家、排查整治农贸市场和便民市场42家。随着农贸市场硬件设施不断改善,软件建设逐渐完善,日常管理趋于规范。

从“脏乱差”到“洁净亮”,黄石农贸市场的完美蜕变,让老百姓从“菜篮子”中拎出了满满的幸福感。

坚持创建利民常行惠民之举

文明,一座城市的底色;文明城市,孕育幸福的生活。

在创建过程中,我市着力让好的初衷真正变成让群众受益的惠民举措,让好的工作创意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满意。

阳光透过云层,静静地撒在西塞山区牧羊湖小区的诗画长廊里,休闲的居民中有赏美景诗词的、有谈家长里短的、有遛弯闲逛的……

清爽的外墙面,硬化的沥青路,崭新的健身器,改造后的牧羊湖小区不光“面子”好看,“里子”更好住。

社区还通过“以改促管”建立院落自治长效管理模式,以党建为统领,以法治为依托,让居民参与到小区管理中来。

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老旧小区到焕然一新的“诗意牧羊湖”,映射出和谐的邻里关系,折射出居民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

黄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事关群众衣食住行的关键问题入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让市民事事感觉方便、处处感到温暖。

在风景如画的磁湖湿地公园旁,黄石书房湿地公园分馆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和孩子们节假日的新乐园。

“这里空气好,环境也不错,孩子可以安静的看会书。”节假日,市民王宇特地带孩子来书房“放放风”,书架上精美的儿童绘本让孩子看得津津有味。

11月23日,包括湿地公园分馆在内的3家黄石书房分馆正式对外开放,标志着黄石在文化惠民方面,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黄石把城市书房建设作为全市重点民生实事进行强力推进,按照“15分钟阅读圈”要求,计划新建100座城市书房,让优质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惠及百姓。

坚持创建靠民常聚全民之力

文明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既需要提纲挈领的顶层设计,也离不开群众力量汇聚而成的社会合力。

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人人参与其中,黄石全面构建起党委主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体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生力军;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明标杆。

在黄石,活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红马甲”,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他们来自于群众,也服务于群众。在下陆区西花苑社区,74岁的大冶有色公司退休职工李春香,受到创文宣传影响,主动到社区报名参加“向阳花志愿服务队”。他们帮助清理楼道杂物、劝导不文明行为、参与疫苗接种宣传、化解居民纠纷,为独居老人送菜、送米……

“以前,我们这里经常因为漏水、噪音、垃圾等小事发生邻里纠纷,多亏有了李春香这样的志愿者,配合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化解邻里矛盾。”居民姜毅囡动情地说。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在西花苑社区,像李春香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数人已退休,但仍在社区内身兼数职,发光发热。

如今,李春香所在的向阳花志愿服务队人数已经从最初的20余人增加到140余人。

凡人善举,凝聚向善力量;好人文化,引领道德风尚。文明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润物无声的宣传引导、离不开引领前行的榜样示范。

——坚持以主流价值构建新时代道德规范,黄石在街道、广场、公园、公交站台、工地围挡等公共场所,发布丰富多彩、题材新颖的公益广告,营造崇德向善的新风尚。

——围绕《黄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黄石组织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网上问卷调查,“百万市民答文明创建知识100题”线上竞赛活动,提升市民的公共文明意识。

——制定印发《关于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通知》,广泛宣传和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网络文明活动,推动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蔚然成风。

——黄石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促进标杆选树。举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挖掘优秀典型119个,入选湖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3个,获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个。

——黄石把评选道德模范和楷模好人作为提振干事创业和创建文明城市精气神的有效手段,2021年推荐9人登上“中国好人榜”,退役军人尹文杰入选第八届湖北省道德模范。

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标杆;一个模范,就是一面旗帜。在黄石,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身边好人。

85岁的“党史爷爷”王明林,饱含对党的深情,退休后写下100多万字党史学习笔记,义务宣讲党史16年,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如今,以王明林命名的“王明林志愿服务队”成立,越来越多人的加入进来,用爱心和行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形成互助互爱的风气。

在实践过程中,我市十分注重完善志愿者队伍、项目与机制建设。今年,我市举行了2021年黄石市“弘扬雷锋精神共建志愿之城”活动启动式,印发了《黄石市建设“志愿之城”实施方案》、《黄石市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试行)》、《黄石市应急志愿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开发了黄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云平台和“志愿黄石”微信小程序,全市在该平台注册志愿者超23万人,为注册志愿者购买了集体意外险,平台活跃度持续提升。

此外,我市还推出了多项举措加强先进典型礼遇,制定出台了《黄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管理暂行办法》《黄石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帮扶暂行办法》,颁发礼遇证97张,在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公益活动等方面予以优待。(记者 梁坚义 朱达 通讯员 倪欢 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