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婆婆,我们来了!”15日,铁山街道冶矿路社区志愿者敲开92岁的独居老人谢秀文家门,和老人拉家常,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况、健康状况,帮着老人料理家务、检查用电用气安全……看着家里热闹起来的场景,谢秀文心里暖暖的。
在冶矿路社区,经常能听到“咚咚咚”的敲门声。这敲门声给独居、孤寡老人送来久违的陪伴和欢笑,也打开了居民之间紧闭的心门,更将结对帮扶送进居民的心坎里。
今年,冶矿路社区以党员带头、社工带头、居民带头“三带头”的模式,创新开展“一敲大门,你的心愿我收集;二敲心门,你的困难我来帮;三敲家门,你家我家是大家”的“幸福敲门行动”,通过社区党员当先锋、亮身份,全科社工解难题、送帮扶,社区居民结对子、帮小忙,让邻里亲情更加融洽,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更加强烈。
党员带头敲大门 党徽闪耀暖民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份付出就是一份力量。社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推动楼栋“红细胞”直达“家门口”,党员带头敲响楼栋邻里家门,了解邻里情况、需求,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
家住和平里小区的党员赵教伦退休不退岗,时常变身维修工、管道工、电工,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务。小区里有困难的、残疾的、独居的老人,都是他敲门关心的对象。
“四楼的卫生间堵了,水都流到三楼来了,怎么办呀?”5月13日,小区楼栋发生下水道堵塞情况,居民找到赵教伦。
于是,赵教伦来到四楼敲门了解情况。原来,四楼住户已多次自费疏通下水管道,但效果不明显,刚刚疏通又出现堵塞。
经过仔细查看,赵教伦发现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是下水管道年久失修生锈破裂,只能对下水管道进行改造,但改造的费用需要由共用一根管道的4家住户均摊。于是,赵教伦挨家挨户敲门做工作,经过劝说,最终做通住户的思想工作,邻里之间的烦恼事也得以解决。
如今,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到“幸福敲门行动”中来,争当民情收集员、纠纷调解员、困难帮扶员,打通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的微循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互促共融。
社工带头敲心门 用心用情暖人心
“谢谢你们啊,啥事都想着我,解决了我的大难题。”4月29日下午,社区社工将申请到的多功能护理床送到辖区残疾老人程美陈家中。
76岁的独居老人程美陈肢体二级残疾,患有严重类风湿,因病手脚变形,长期卧床。社工在一次敲门走访中发现程美陈睡的床破旧摇晃,便按相关政策为她申请了一张多功能护理床。
“没事敲敲门,了解居民的一些诉求,这样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冶矿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静说,针对辖区老人多的情况,社区社工根据分管的网格划分服务区,在网格中标明自己负责的特殊群体,定期对重点特殊群体开展敲门行动,广泛开展日常照料、医疗保健、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同时,社区志愿者也会上门帮忙老人打扫卫生,检查老人家中的用水、用电、用气等设施,排除安全隐患,在解决老人生活难题的同时,给予精神上的关怀,以亲情式的陪伴为老人的生活点亮一盏暖灯。
在“幸福敲门行动”牵引带动下,社区通过组织召开楼栋会议、入户宣传、走访调查以及线上调查等形式发动群众,主动征集居民对社区治理的意见建议,并逐一落实居民提出的增设楼栋扶手、庭院灯、花坛改造、规划停车位等意见建议。随着一栋栋老居民楼焕发新颜,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居民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更高了。
居民带头敲家门 互帮互助邻里情
打开家门,敞开心门。通过“幸福敲门行动”,邻里的心近了,人情味浓了,社区也更了解居民的所想所需。
83岁的独居老人郭映辉,近期因颈椎问题导致行动不便,日常生活物资购买和吃饭成了难事。邻居周玉燕通过敲门得知此事后,不但主动帮她买菜、陪着唠家常,还帮她做好饭菜,两个人成了好邻居。郭映辉老人身体恢复后,主动要求加入志愿服务,参与“幸福敲门行动”,成了社区最年长的志愿者。
为促进邻里关系和睦,增进邻里间的交流,冶矿路社区还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敲门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群众在享受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能发挥自身价值。如今,社区“幸福来敲门”志愿者达到580余人。
“敲门虽是小举动,却架起了社区共治共建的大桥梁,为居民找回了久违的邻里亲情。”王静表示,社区将持续开展“幸福敲门行动”,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不断增强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凝聚力。(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张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