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黄石增长极优势 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9-29 13:18]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黄石作为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在服务全省支点建设中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奋勇争先,为持续奋进全省第一方阵、加快建成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服务推动全省支点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这就为我们以张弓满弦之姿、实干竞进之态、奋楫争先之势,着力深挖黄石增长极优势、全力服务全省支点建设提供了遵循。

深挖工业优势再发力。黄石工业文明底蕴深厚,是华夏“青铜文化”发祥地,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长期的工业沉淀,铸就了黄石完备的工业体系与强大的产业基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要深挖工业城市优势,勇做产业转型“急先锋”,持续推动技术改造让“老树发新芽”,助力重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同时,依托省级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华中最大光纤激光器生产基地和中部最大高端铜箔生产基地等优势,深度嵌入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精准医疗等前沿领域提前谋划,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深挖科技优势再攻坚。科技创新是黄石的一块“金字招牌”,要坚定贯彻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战略部署,加快打造全省科技创新协同区,力求在区域协同创新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加强武汉、上海、深圳等“科创飞地”与未来科技城和各类园区平台的双向联动,主动引导武汉都市圈、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优质科创资源向黄石集聚。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揭榜挂帅”制度,围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信贷产品。致力于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建成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

深挖绿色优势再砥砺。作为工业城市,黄石的生态环境曾经面临巨大压力,但通过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如今黄石的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实践证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深挖黄石绿色化优势,要聚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黄石,加速传统产业绿色改造。以长江黄石段、大冶湖、网湖等重点流域为核心,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在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扩能提标改造工程。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深挖枢纽优势再提升。黄石坐拥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独特区位禀赋。深挖枢纽优势,要持续推进黄石新港扩容提质,以长江岸线为轴线,重点发展临港物流、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吸引大宗商品贸易、临港加工企业落户。加快推动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畅通衔接的现代化路网体系建设,实现“驾车20分钟到花湖机场、城铁30分钟抵武汉”。构建以综合物流和贸易为先导、临空高端制造为支撑、新兴服务业态为依托的特色临空产业体系,提升黄石在区域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加快“东楚通”多式联运物流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整合港口、铁路、公路等运输信息资源。

深挖文旅优势再起航。黄石拥有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等世界文化遗产,以及西塞山、东方山、磁湖、仙岛湖等历史文化名胜。要锚定武汉都市圈生态文旅宜居城建设,加快编制重点景区提升规划,推进仙岛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整合工业、农业、体育等多领域资源,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非遗+旅游”等特色线路。探索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积极培育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等多元消费业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进基层,打造“黄石书房”等新型文化空间,增强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

深挖联动优势再突破。黄石处于武汉都市圈核心圈层,具备“西融武汉鄂州、北接花湖机场、东连黄冈九江”独特区位。通过加强区域联动,主动加强与武汉、鄂州、黄冈、九江等周边城市在交通、产业、生态等领域的合作。以黄石大冶湖新区为核心,统筹全域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推动全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160万、城镇化率超过70%。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在经济、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同时,持续壮大县域经济、园区经济、镇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邹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