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琳,来,擦一下口水,咱们换件干净裙子。”“豪豪,我们握好勺子,把面包放进嘴里。”近日,市残联办公室主任卫柳以康复员的身份,走进黄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六楼的兰之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开启为期一天的“换位体验”。她在这里体验康复员的日常工作,感受智力残疾孩子们的成长点滴,探寻特殊教育背后的酸甜与责任。
早上8点30分,卫柳和同行的8名康复中心老师,从市残联集中乘车出发,抵达位于黄金山的黄石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刚下车,一场“硬仗”便已打响。由于孩子们自理能力有限,有的需要牵扶,有的会突然乱跑。卫柳刚牵住男孩豪豪,另一个叫琳琳的小女孩就挣脱手往前冲。她立刻快步追上,温柔地拉回琳琳,嘴里不停叮嘱:“来,我们小心上楼梯。”
兰之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按照年龄、残疾程度和自理能力进行分班,卫柳的体验从月亮班开始。这个班级的课程围绕生活自理、服从指令和精细动作展开,而她要面对的两个孩子,各有挑战:8岁的琳琳是智力残疾二级,刚来时完全坐不住,常常乱跑大喊,经过一年多训练,如今已愿意端坐;9岁的豪豪是智力残疾一级,训练三年多,已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这两个孩子,成了卫柳一天体验中最紧要的“搭档”。
9点刚到教室,卫柳就迅速进入状态。她先给琳琳擦口水、换衣服,又帮助孩子们上厕所。9点30分,生活自理课准时开始。卫柳认真听完康复员黄冠男的指导后,准备好了碗、勺和零食等教具。她轻声引导,先把面包撕碎,用勺子挑起食物送进嘴里进行示范,一步一步教琳琳握勺的姿势。可课堂总是状况百出:豪豪会伸手去抓食物,琳琳会抢勺子,有时突然把碗往地上一丢,起身就走。“来,琳琳坐好,我们把面包挑出来好不好?”卫柳没有急躁,一边轻声劝说琳琳,一边不忘鼓励豪豪:“对,就是这样吃,你真厉害。”
第二节课是精细动作训练——串珠子。黄冠男先向卫柳示范技巧:“先用左手手腕护住琳琳,防止她乱跑。再腾出双手教豪豪拿珠子和线进行串珠训练。”卫柳认真聆听后依样尝试,她一只手握住豪豪的左手,一只手握着他的右手,轻声引导。“来,我们挑战一下串珠子,把线慢慢往珠子的洞里串。”
话音刚落,琳琳突然抓起桌上的珠子扔在了地上。卫柳立刻俯身捡拾,同时留意孩子们的动作,生怕他们捡起珠子放进嘴里。“这是黄色,我们来试试串这个黄色的小珠子。”她耐着性子,重新拿起珠子,手把手教豪豪。当豪豪能够慢慢地串进一颗珠子,卫柳在一旁欣喜鼓励,接着又开始指导琳琳进行训练。
之后,卫柳又来到朝阳班体验语文课。“来,大家小手放桌上,请坐好。”她模仿着康复员的语气,带领孩子们学习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她先在白板上写着“婆、杂、幕、溜”等字,逐个教孩子们认读、组词,还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划练习写字。“这堂课教孩子们认、读、写,看似简单,却需要无数次重复。”此时,卫柳的额头已渗出细汗。
午餐时间,卫柳又变身“保育员”。她和康复员们一起打饭,仔细分配每一碗饭、菜和汤,逐个给孩子们递上勺子,不忘叮嘱:“小心烫,扶着碗。”
豪豪吃饭动作迟缓,手握不稳勺子,卫柳便坐在他身边,握住他的手帮着拿勺子。“手拿着勺子,吹一吹,然后这样递进嘴里。”片刻后,她转头见琳琳坐在座位上发呆,又走到琳琳面前,一口一口喂她吃饭。卫柳感慨道:“从出生那一刻起,这些孩子就注定要走一条更为艰难的路,而他们的家庭也因此背负起一份艰巨的责任,既要陪伴这些‘慢天使’慢慢成长,也要勇敢面对现实带来的诸多不确定。”
当天恰逢康复中心每月一次的月度生日会。卫柳带着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唱生日歌,随后分装好蛋糕,再把蛋糕递到每个孩子手中。看着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她的眼眶微微湿润。“他们的快乐很简单,而守护这份简单,就是我们的责任。”
结束一天的体验,卫柳感慨万千:“今天的经历,让我真切体会到康复员的不易。面对孩子不听指挥、状况频出的情况,既需要康复员有足够的爱心、细心、慧心、耐心与责任心,也考验着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康复工作没有捷径,唯有日复一日地坚守,才能让这些‘慢天使’渐渐靠近阳光。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背后都蕴含着无数次的重复与坚持。”
干部“换位跑”,换的是深入一线体验调研的形式,不变的是深化基层体察民情推动变化的初衷。卫柳在体验日记中写道:“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康复托养机构管理,提升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加强化残疾人扶助政策的落实,减轻家庭负担,为残疾人家庭带去一缕社会的阳光。”
记者 刘舒晨/文
编辑:徐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