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血沃处 今朝满目春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8-25 09:45]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8月9日清晨,大冶革命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挺拔,整个园区笼罩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

郭亮等8位在“项家山惨案”中牺牲烈士的墓碑整齐排列在一起,碑石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英雄故事。

“为全人类创造美妙的春天”

“来到陵园工作之前,我只听说过郭亮的名字,却始终不清楚她为何被冠以‘大冶刘胡兰’之称。”大冶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陈前胜望着郭亮的墓碑,缓缓说道。

“来这里工作后,在梳理史料、走访知情者的过程中,郭亮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这位年轻战士用生命书写的忠诚与刚毅,让我真切感受到,她完全配得上这个沉甸甸的称号。”他的语气里难掩敬佩。

郭亮,字妙春,乳名大雁,1921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城关镇胜利街。郭亮的侄女郭玉立向记者展示了其祖父郭超翼追忆女儿所撰写的回忆录。文中记载:“郭亮自幼身体健壮,生性爱思考,对世界充满强烈的求知欲。她兴趣广泛,不仅擅长打篮球、排球,还喜爱唱歌,是一位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936年,郭亮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在校期间,她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牵头创办读书会,在校园里播撒爱国的种子,如头雁般带领同学们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她用铿锵有力的声音控诉日寇侵华的累累罪行,呼吁青年学生奋起反抗。

有人问起郭亮名字的由来:“郭妙春,你是在一个美妙的春日里出生的吧?”她眼神坚定地回答:“我是‘妙笔写春秋’的妙春,是立志为全人类创造美妙春天的妙春。”

1937年,经活跃在武汉的左翼学生领袖孙士祥介绍,郭亮加入中国共产党,满怀炽热的爱国热忱,奔向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坚决抗争英勇牺牲

1938年5月,郭亮回到家乡大冶,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7月下旬,中共石灰窑工矿区特委撤销,中共石灰窑工矿区特委书记林平被派往大冶农村,同大冶特支一些分散进行隐蔽活动的领导人一起组建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次月,林平任中共大冶中心县委组织部长,郭亮任宣传部长,在广大农村创建敌后抗日游击武装,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

为了让抗日的火种传遍千家万户,郭亮深入乡村集镇开展宣传,在村口办起抗日板报讲解时事战局,组织进步青年进行抗日戏剧演出,声讨日寇烧杀抢掠的暴行,宣讲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战绩,用满腔热忱唤醒民众的爱国斗志。

1938年10月,根据斗争需要,中共大冶中心县委转移至阳新县白沙镇项家山村。

11月上旬,面对日益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共大冶中心县委与国民党阳新县第二区区长马华树、联保主任马振亚进行谈判,期望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谈判中,郭亮提出:“正义的抗战会得到全国四万万同胞的支持,我们若能团结合作,发动千百万人民奋起抗战,就能把敌人埋葬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每个有热血的中国人,都应该拿起刀枪,与侵略者血战!为民族牺牲,无上光荣!苟且偷生,卑鄙可耻!”然而,马华树惧怕日军,不愿参与。

两日后,马振亚率领暴徒突然包围了中共大冶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危急时刻,郭亮迅速转移了机密文件。暴徒们发现郭亮,将她五花大绑。在劝降不成、威逼无效后,马振亚挥起了屠刀,年仅17岁的郭亮不幸遇害。

郭亮牺牲后,当地村民将她的遗体安葬在牺牲地附近的山坡上。

“1965年,政府将郭亮等在‘项家山惨案’中牺牲的烈士遗骨迁回大冶,安葬在大冶城关沙子垴於家山。2011年,大冶市民政局将这些烈士一起迁入大冶革命烈士陵园,修大理石墓,并刻其功绩于碑上。”陈前胜说。

春满项家山

在项家山村村民项瑞亮的带领下,记者走过仅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穿过一片南瓜地,最终抵达一处山坳。眼前已不见旧日痕迹,只有荒草蔓生,远处竹林随风簌簌作响,乱石散落其间。

“郭亮当年牺牲的地方就是这儿,叫隔垴湾四股山沟。”69岁的项瑞亮指着前方一片荒芜的山坳说道。

先烈的热血曾染红这片土地,而这份滚烫的记忆,始终烙印在项家山村儿女的心中。

不远处,是87年前村民安葬“项家山惨案”中牺牲烈士的地方。一块块石碑静立,面向山脚下的村庄,仿佛仍在守护这片土地。

望着石碑所向,项瑞亮感慨道:“村里真是一年一个样,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

项家山村妇联主席石玉竹介绍,在“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的基层治理模式下,项家山村广泛调动党员、群众和能人的积极性,组建了“四会二队”等村民自治组织,倡导“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积极参与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建设以及群众诉求回应等工作,众人齐心修建护坡、广场,村民自发捐款2万余元,投工投劳达150个工时。经过统一规划与整治,如今的项家山村道路通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成了宜居家园。

项家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还专门设立了“村民议事处”,村里经常在此召开屋场院子会,向群众讲解政策、倾听建议,共同谋划村湾发展。

变化不只停留在整体风貌,更真切地融入日常生活。项家山村积极倡导志愿服务与邻里互助,鼓励村民认领管护区域与事项;邀请村民共同制订村规民约,并将其绘制成文化墙,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携手守护文明家园。

2021年,退休后常年住在白沙镇的项瑞亮将村里的平房,翻建为一幢砖灰相间的两层新楼。“去年回到项家山村,看见村里的变化后,我就决定留在村里养老了。”项瑞亮笑容满面地说,“现在村里生活很方便,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我的根,住得踏实、舒心。”(记者 石教灯/统筹 陈露 彭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