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公路将开启“美颜模式”

来源:[黄石日报​​] 日期:[2025-08-13 09:44] 发布区域:[湖北地区]

近日,《黄石市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正式发布实施。未来三年,我市交通运输多部门联动,聚焦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及重要农村公路沿线路域环境,开展一场以“治脏、治乱、治污、拆违、增绿”为核心的综合整治攻坚战。行动旨在彻底解决路域环境突出问题,实现“路面干净无抛洒、标线清晰无缺损、设施完好无损坏、路侧通透无垃圾”的治理目标,为市民及过往车辆营造更整洁、更安全、更优美、更规范的通行环境,全面提升公路服务品质与城市形象。

此次整治范围覆盖全域、重点突出。高速公路治理聚焦用地范围外建筑控制区、桥下空间及连接线区域;普通国省道整治涵盖其用地范围和建筑控制区;重要农村公路则着力于用地范围以内路段。特别将连接景区的旅游公路、承担集疏运功能的干线以及穿城过镇路段列为重中之重,力求精准发力,标本兼治。

高速公路

清障治违保畅通

高速公路作为城市门户,其路域环境直接影响第一印象。整治行动首要任务是清除视觉污染源。相关部门将组织力量彻底清理高速公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生活垃圾、白色污染物,严格禁止焚烧荒草行为。同时强化动态监管,对高速公路进出口、匝道沿线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占用这些区域摆摊设点、乱堆乱放建筑材料和垃圾的违规行为,确保关键节点清爽有序。

针对路域顽疾,铁腕整治违法建筑。行动将对整治范围内的各类临时性棚屋、屋舍、垃圾池、围墙等建筑物进行全面摸排建档,依法依规拆除违法搭建物。对于残破、废弃以及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路域观瞻的广告牌,一律予以清除,对非法广告牌坚决做到“应拆尽拆”,恢复路域空间原有风貌,保障行车视野通透安全。

普通国省道

精管细护提品质

贯穿城乡的国省道是路网骨架,其环境品质关乎全域形象。行动将环境卫生深度保洁作为基础,全面推行“机械+人工”的常态化作业模式,确保路面持久洁净。严查严管车辆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等污染行为,从源头减少路面污染。持续推进标准混凝土边沟建设,结合“和美乡村”建设契机,组织乡镇完善穿镇区路段的排水体系,定期组织边沟疏浚清淤,保障公路排水通畅。

设施维护将实现精细化、制度化,每月定期开展桥梁、涵洞、隧道的清洁维护工作,每季度对钢护栏、交通标志牌、路面标线等安全设施进行系统性清洗和保养更新。沿线垃圾桶统一设置在硬化地坪或专用摆放亭内,服务区、停车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也将同步提升,打造干净舒适的休憩节点。

生态绿化是提升路域颜值的关键举措。行动将深度融入“千村万树”绿化工程,在国省道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沿线,优选乡土适生树种实施绿化专项提升,着力构建层次丰富、连贯延伸的绿色生态廊道。对现有路段的重要景观节点和适宜区段,科学补植乔灌木,并强化对路侧边坡、中分带、互通立交区等区域的常态化绿化养护管理,提升生态景观效果。

重要农村公路

固本强基优服务

农村公路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民生路。行动核心在于构建长效管养机制。将强力推动乡镇建立并落实“一坑两桶三上门”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彻底清理农村公路沿线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河流沟渠中的废弃物。充分调动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和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动员群众参与房前屋后道路的日常清扫保洁,建立“共管共享”的农村公路环境维护机制。对破坏公路设施的违法行为保持高压态势。依法严厉打击偷盗护栏、边沟盖板、绿化苗木以及私挖公路、私开道口等不法行为。

服务能力提升是整治的最终落脚点。行动将紧密结合“四好农村路”和“和美乡村”建设,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向更广泛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延伸。重点投入提升次差路段路面技术状况,完善路肩、排水设施、错车道、波形护栏、标志标牌标识等公路附属设施。健全农村公路日常清洁制度,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与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的协同并进。

据悉,此次三年行动坚持“市级统筹、属地为主、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将公路路域环境整治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两项重大民生工程深度融合、协同推进。在实施策略上,遵循“因地制宜、共建共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确保整治工作既切合各地实际,又能有效凝聚政府、社会和群众的力量,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最终实现全域公路路域环境质的飞跃。(记者 罗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