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黄石港区鄂村大道与沪渝高速公路黄石长江二桥交界处,周边居民望着整洁敞亮的桥下空间赞不绝口。这片横跨黄石、鄂州两地的特殊区域,曾因跨区域治理难,成为环境顽疾,如今通过检察公益诉讼与多部门协同,实现生态蝶变。
该桥下空间地处黄石、鄂州交界,生态直接关联长江流域质量,但跨区域协调难导致问题长期存在。今年4月,黄石港区检察院检察官履职时发现,此处被违规搭建为临时弃置场,铁网、废弃车厢围出的区域内,堆满废旧门框、木材等建筑垃圾,泡沫板、海绵等易燃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大量猪毛摊晒地面,异味刺鼻、蚊蝇滋生。办案检察官指出,该区域不仅威胁居民健康、挤占应急通道、存消防隐患,经雨水冲刷的污染物还可能流入长江,危害长江生态安全。
对此,黄石港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调查,组织召开协同整改会,明确路政执法部门划定清理范围、制止违规行为,城管部门依法查处,花湖街道负责组织清理。8月13日“清障行动”启动,10余名志愿者与保洁人员分工协作,高压水枪冲洗地面,逐一清运猪毛、建筑垃圾,同时拦截可能入江的污染物防二次污染。最终,47立方米(共10余车)杂物被清走,违规弃置场拆除,500平方米桥下空间恢复整洁。
为防问题反弹,各部门建立“定期检查+群众监督”长效机制,将该区域纳入长江大保护日常巡查,及时排查生态风险。办案检察官表示,此次治理不仅解决居民困扰的“脏乱差”,更探索出“检察监督+多部门协同+属地管护”的生态治理新路径。
下一步,黄石港区检察院将持续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为长江生态保护与城市环境治理贡献检察力量。(记者 王兴杰 通讯员 柯迪 王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