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调解员现场调解叶某和方某的纠纷
近年来,大冶市检察院创新“检调对接”机制,联动司法局、综治中心等力量,在法律框架内兼顾情理,高效化解轻微刑事及民事纠纷。由该院退休检察官组成的“银发调解团”,以半生积累的经验与技巧,成为连接法理与民情的关键纽带。
面对法律术语与群众理解之间的鸿沟,银发调解员将专业表述转化为群众“听得懂、信得过”的家常话。在一起长达14年的借款纠纷拒执案中,71岁的张奶奶因重病急需用钱,借款人刘某靠打零工抚养子女无力一次性偿还。银发调解员摒弃“执行和解”“分期给付”等法律术语,用“杀鸡取卵不如细水长流”的朴实话语,促成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又避免了债务人陷入绝境,多年积案圆满解决。
面对剑拔弩张的冲突,调解团队采取“先倾听诉求,再批评教育,最后谈和解”的思路。在叶某与方某的邻里纠纷案中,检察官联合银发调解员通过“背对背”沟通疏解双方情绪,捕捉到双方“既气愤又惋惜”的复杂心结后,引导叶某换位思考、真诚道歉。当赔偿谈判因外部干预陷入僵局时,团队联动综治中心等力量共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和解,让破损的邻里情得以修复。
银发调解员不仅是纠纷化解者,也是青年检察官的“导师”。他们将半生群众工作经验凝练成“三看二辨”工作法(即看眼神、观肢体、察表情,辨真实诉求、辨妥协空间)。在程氏兄弟纠纷案中,青年干警小李运用该方法捕捉到兄弟俩“被理解、被认可”的深层需求,通过宣讲法理与唤醒亲情,促成哥哥道歉赔偿、弟弟免赔的和解结果。
据统计,自2023年3月大冶市检察院“银发调解团”成立以来,已成功促成20余件案件达成和解。银发智慧、检察专业与青年活力交织,正共同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续写暖心注脚。(记者 王兴杰 通讯员 兰雨坤)